新聞:近幾年,西北某市出現了好幾座從東南沿海搬遷過去的鋼鐵廠、水泥廠。有環保志願者翻閱政策和文件之後確定其中三家工廠嚴重違規,環評手續要麼無跡可循,要麼語焉不詳。而有些環保部門甚至以“涉及商業秘密”拒絕百姓查看環評報告。(4月1日《中國經濟周刊》)
  環境影響評價本是項目建設的一個門檻,是環境保護的尚方寶劍,但不少有環境問題的項目往往能輕易跨過這道門檻,從而變成低門檻乃至無門檻。一些環評機構、環評專家不過是項目建設方花錢,他們來服務的主,多半是結論倒推的高手,一番論證下來,要麼根本無影響,要麼有影響也能控制得住。
  而說到公眾參與,別說在項目環評時周邊民眾能以利益相關人發表意見,就是想看看環評結果都不待見,往往是一個項目已榮列建設成就時,甚至是已經深受其環境危害時才知道是怎麼回事。“商業秘密”是有的,但恐怕是環評機構與項目業主之間的“秘密商業”,更是地方政府不要青山要“金山”的“商業秘密”。
  文/李建華 圖/曹一  (原標題:環評“秘密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w48kwval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