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海網(微博)1月10日訊 臺灣《中國時報》今日刊發由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胡幼偉撰寫的評論文章表示,政治團體自己花錢做的選舉民調,如果主動開記者會提供選舉民調結果,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有特定政治目的的宣傳活動。媒體人如果不具備基本的解讀民調素養,就無法辨別民調質量良莠,也不能為民預防癌症眾提供正確的相關報道,這不但是一種新聞專業失職,也是整個社會的損失。
  評論說港式飲茶,臺灣今年有七合一選舉,後年有當局領導人“大選”及“立法委員”改選。選戰尚未開打,選舉民調已充斥新聞版面。
  然而,有多少媒體人真正懂得汽車貸款該如何解讀這些民調數據?如果照德國知名政治傳播學者諾爾紐曼所言,媒體公佈的民調數字,會形成一種意見氣候,產生社會控制功能。那麼,媒體人有多少民調素養,就會影響大家對選舉情勢的判準,進而影響選賢與能理想之能否實現,其中利害關係,實不容忽視。
  評論指出,正規的民調,必須遵循社會科學中調查法的嚴謹程序完債務整合成每項步驟;民調結果的解讀,也需要科學的知識與判讀的經驗,不能只憑錶面數字論斷民調數據的意義。這些知識與經驗,就是民調素養的內涵。問題是,現在有不少記者或編輯就在缺乏足夠素養的狀況下,產制有關民調結果的新聞信息。
  評論表示,在解讀民調數字時,必須註意到民調進行的時機。以臺灣領導人大選為例,現在進行的所膠原蛋白謂“大選”民調,根本還不足以推測後年的“大選”結果,頂多只是看看若干可能參選人的目前人氣而已。就算是今年的“五都”市長選舉,因為選戰尚未正式全面開打,目前的相關民調,其實也還不具有推斷最後選舉結果的價值,但一些媒體人卻在解讀時暗示那就是最可能的選舉結果,這就是一種誤導。
  評論強調,在解讀可能參選者的支持度時,必須註意支持度間的百分比差距,是否達到抽樣誤差的兩倍以上,否則,就算有支持度在數字上的高低之別,也只能詮釋為無法判定何人在支持度上領先或落後。這是抽樣調查推論統計學上的常識,但未受過統計訓練的媒體人卻可能對此一無所知而一再誤導民眾。
  此外,特別是在解讀選舉民調的支持度時,在所有受訪者中,有多少比例的人不願表態,也是關鍵數字。如果這個比例偏高,就算主要參選者的支持度差距已達抽樣誤差兩倍以上,這個差距還是不能據以推測某位參選者會篤定當選,因為在支持度題項上不表態的受訪者,最後仍可能會去投票圈選某位候選人。於是,內行人一看到一份選舉民調中,在參選人支持度上不表態的受訪者比例偏高,就會先以其他統計方法推測不表態者的可能支持對象後,才審慎地預測可能的選舉結果,而許多媒體人可能又不具備這樣素養。
  評論說,就算不談這些比較專業的民調知識,有些媒體人或許是因為不瞭解,政治團體自己花錢做的選舉民調,原則上都只供內部戰情分析之用而不對外公佈,如果主動開記者會提供選舉民調結果,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有特定政治目的的宣傳活動。於是,在報道這些民調數字之前,也就沒有先檢視整個民調的進行程序,是否符合科學民調的各項規則。有聞必錄之下,便成了政治團體利用的宣傳工具而仍不自知。
  評論指出,要解決這些民調素養不足的問題,有賴於媒體人的個人進修與媒體組織的教育訓練。畢竟,社會上有愈來愈多團體公佈各種主題的民調數字,媒體人如果不具備基本的解讀民調素養,就無法辨別民調質量良莠,也不能為民眾提供正確的相關報道。這種缺失應該儘速彌補過來才好。
  責任編輯:吳生林  (原標題:台報:如何解讀臺灣選舉民調結果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w48kwval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